麂眼篱
拼音:jǐ yǎn lí
注音:ㄐ一ˇ 一ㄢˇ ㄌ一ˊ

麂眼篱的意思

词语解释:

竹篱。篱格斜方如麂眼,故名。

引证解释:

⒈ 竹篱。篱格斜方如麂眼,故名。

宋陆游《山行》诗:“缘崖曲曲羊肠路,傍水疏疏麂眼篱。”
亦省作“麂眼”。 宋陆游《明日又来天微阴再赋》诗:“短篱围麂眼,幽径繚羊肠。”
清李调元唐乐子等《赵象九亦吾庐种花数株颇有幽致即席联句》:“篱疎编麂眼,砌密长龙牙。”

网络解释:

麂眼篱

  • 麂眼篱,是汉语词汇,拼音是 jǐ yǎn lí,释义为竹篱。篱格斜方如麂眼,故名。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ㄐㄧ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YNJM
    • 五行

    (名)兽名;像鹿;比鹿小;毛黄黑色;雄的有短角;皮可做鞋、手套;肉可食用。

      • 拼音yǎn
      • 注音ㄧㄢ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HVEY
      • 五行

      (1)(名)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

      (2)(名)(~儿)小洞;窟窿:泉~|炮~|拿针扎一个~儿。

      (3)(名)(~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儿。

      (4)(名)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者黑子中间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手不能下成活棋。

      (5)(名)戏曲中的拍子:一板一~。

      (6)(量)用于井;窑洞:一~井|一~旧窑洞。

      • 拼音
      • 注音ㄌㄧˊ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TYBC
      • 五行

      〔篱笆〕房屋、场地等的围栏设施。 一般 用竹子、苇子、秫秸、荆条、树枝等编扎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