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衙
拼音: | pái yá |
注音: | ㄆㄞˊ 一ㄚˊ |
排衙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谒,分立两旁,谓之排衙。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谒,分立两旁,谓之排衙。
引唐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不知雨雪江陵府,今日排衙得免无?”
宋王禹偁《除夜寄罗评事同年》诗:“应笑排衙早,寒靴踏晓冰。”
《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回到衙门,又照例排衙,然后退入签押房。”
国语词典:
古时官员升堂前由衙役站班、陈列仪仗,僚属依次参谒。
网络解释:
排衙
字义分解
- 拼音pái,pǎi
- 注音ㄆㄞˊ,ㄆㄞˇ
- 笔划11
- 繁体排
- 五笔RDJD
- 五行水
pái
1. 除去,推开:排出。排斥。排水。排外。排挤。排山倒海。排忧解难。
2. 摆成行列:排列。排队。排字。排印。排笔。排场。
3. 排成的行列:排头。前排。
4. 军队的编制单位,“班”的上一级。
5. 练习演戏:排戏。
6. 竹或木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木排。竹排。排运。
pǎi1. 〔排子车〕用人力拉运东西的一种车,多用于运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