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斥
拼音:shū chì
注音:ㄕㄨ ㄔˋ

疏斥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疎斥"。 2.疏远排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疎斥”。疏远排斥。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明帝时,众役并兴,戚属疏斥。”
晋葛洪《抱朴子·酒诫》:“夫灌夫之灭族, 陈遵之遇害, 季布之疏斥, 子建之免退, 徐邈之禁言,皆是物也。”
《新唐书·柳冕传》:“自以久疏斥,又性躁狷,不能无恨。”
明陆采《怀香记·受诏安边》:“阳为尊崇之名,阴寓疎斥之计。”
《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彼耽於声色,将怠弃政事,疎斥忠良。”

网络解释:

疏斥

  • 疏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ū chì ,是指疏远排斥。也作“疎斥”。
  • 字义分解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HYQ
    • 五行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 拼音chì
    • 注音ㄔ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YI
    • 五行

    (1)(动)责备:~责。

    (2)(动)使离开:~退|~逐。

    (3)〈书〉侦察:~骑|~候。

    (4)〈书〉斥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