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例钱
拼音:shì lì qián
注音:ㄕˋ ㄌ一ˋ ㄑ一ㄢˊ

市例钱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宋代商业附加税之一。又名市利钱。

引证解释:

⒈ 宋代商业附加税之一。又名市利钱。 《宋史·食货志上三》:“两浙和买并税紬绢布帛,头子钱外,又收市例钱四十,例外约增数万緡,以分给人吏。

政和初,詔罢市例钱。”

网络解释:

市例钱

  • shì lì qián
  • ㄕㄧˋ ㄌㄧˋ ㄑㄧㄢˊ
  • 市例钱(市例钱)
  • 宋 代商业附加税之一。又名市利钱。《宋史·食货志上三》:“两 浙 和买并税紬绢布帛,头子钱外,又收市例钱四十,例外约增数万缗,以分给人吏。 政和 初,诏罢市例钱
  •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MHJ
    • 五行

    (1)(名)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市场:米~|夜~。

    (2)(名)买卖货物:~惠。

    (3)(名)城市:~民|都~。

    (4)(名)行政区划单位;分直辖市和市。

    (5)(名)属于市制的(度量衡单位):~尺|~斤。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WGQJ
    • 五行

    (1)(名)(~子)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举~|~证。

    (2)(名)从前有过;后来可以仿效或依据的事情:援~|先~|史无前~。

    (3)(名)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事例:病~。

    (4)(名)规则;体例:条~|~外。

    (5)(名)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会|~行公事。

    • 拼音qián
    • 注音ㄑㄧㄢ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GT
    • 五行

    (1)(名)铜钱:一个~|~串儿。

    (2)(名)货币:银~|一块~。

    (3)(名)款子;费用:一笔~|饭~|车~|买书的~。

    (4)(名)钱财:有~有势|敛~|搂~|捞~。

    (5)(名)(~儿)形状像铜钱的东西:榆~儿|纸~儿。

    (6)(名)(Qián)姓。

    (7)(量)重量单位。十厘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