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
拼音:yī dīng
注音:一 ㄉ一ㄥ

一丁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个成年男子。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一枚钉子。

引证解释:

⒈ 一个成年男子。

《宋书·孝武帝纪》:“制荆、徐、兗、豫、雍、青、冀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復一丁。”
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无何天宝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⒉ “丁”与“个”形近,故误。后因谓不识字或学极浅陋者为不识一丁。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竇苹《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竇説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説》,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箇字’,乃作此箇字。因知箇误为丁,无可疑者。”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睁眼苫眉捻髩鬚,带包巾一顶,繫环绦一付,怎知他不识字一丁无。”
《明史·王瑞传》:“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新淦笔工》:“妍媸能否惟在上所使,此笔区区正其比;我生识字仅一丁,眼前所见徒毘陵。”

⒊ 一枚钉子。

宋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二》:“《雷公炮炙论》云:‘以桂为丁,以钉木中,其木即死。’一丁至微,未必能螫大木,自其性相制耳。”

国语词典:

一个成年男子。

网络解释:

一丁 (词语释义)

  • 一丁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一个成年男子。
    • 1、良久,胡一丁才停止了动作,滞呆的眼神重新焕发神采。
    • 2、举个例子,一丁点的红辣椒,就可以使一碟菜辣得让一些人难以下咽。
    • 3、这个世界欺骗了我,我必须给予还击,我不会放掉任何一丁点儿属于我的幸福,哪怕付出的代价是从此坠入地狱,我也在所不惜。
    • 4、为了进一步遮掩别人以为她丈夫对她不的印象,她还从克莱尔给她的五十镑钱里拿出二十五镑,把这笔钱给了她的母亲,仿佛做克莱尔这种人的妻子是拿得出这笔钱的她说这是对过去她的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她的一丁点儿补报,就这样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告别他们离家走了。
    • 5、有时候你一丁点利令智昏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有一个度需要你自己把持。
    • 6、从来从来,没有听过一丁半点的杂音;从来从来,没有读到过只言半语的诟病与诽谤。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dīng,zhēng
    • 注音ㄉㄧㄥ,ㄓㄥ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SGH
    • 五行

    dīng

    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2. 成年男子。

    3. 人口。

    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zhēng

    1.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