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
  • 【拼音】:  

    mù bù shí dīng

  • 【注音】:  

    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ㄉ一ㄥ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目不識丁

  • 【简拼】:  

    MBSD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正音】:  

    识;不能读作“shì”。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辩形】:  

    目不识丁和“胸无点墨”;都形容没有文化。但目不识丁偏重“一字不识”;“胸无点墨”偏重在“没有一点学识。”

  • 成语意思

  • 解释: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 语法:

    目不识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 示例:

    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巴金《家》二十五)

  • 英语:

    not know a single word

  • 俄语:

    абсолютно негрáмотный

  • 日语:

    目(め)に一丁字(いっていじ)もない。あきめくらである

  • 其他:

    <德>nicht das einfachste Schriftzeichen kennen

  • 近义词:

    胸无点墨不识之无才疏学浅一无所知不识一丁不学无术一窍不通不辨菽麦

  • 反义词: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两脚书橱学贯中西凿壁偷光着作等身博览群书舞文弄墨如椽大笔识文断字

    • 1、几年下来,原来目不识丁的奶奶,如今说话也文里文气了。
    • 2、在农村教会的许多信徒虽然目不识丁,对神的渴慕却十分迫切,能够将所有的诗歌背起来。
    • 3、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
    • 4、由於时局动荡,有些人因为失学而目不识丁
    • 5、老婆婆目不识丁,但歌仔戏文却可全本地背诵。
    • 6、他是个文盲,目不识丁,你就别为难他了。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ㄇㄨ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HHHH
    • 五行

    (1)(名)眼睛:有~共睹|历历在~。

    (2)(动)〈书〉看:~为奇迹。

    (3)(名)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细~|纲举~张。

    (4)(名)目录:书~|药~|剧~。

    (5)(名)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中有雁形目、鸡形目等。目以下为科。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shí,zhì
    • 注音ㄕˊ,ㄓ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KWY
    • 五行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 拼音dīng,zhēng
    • 注音ㄉㄧㄥ,ㄓㄥ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SGH
    • 五行

    dīng

    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2. 成年男子。

    3. 人口。

    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zhēng

    1.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