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体
拼音:xià tǐ
注音:ㄒ一ㄚˋ ㄊ一ˇ
词性: 名词

下体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下体xiàtǐ

(1) 身体的下半部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dy

(2) 会阴部;外生殖器

genital

(3) 指植物的根茎

root and stem

引证解释:

⒈ 指植物的根茎。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毛传:“下体,根茎也。”
孔颖达疏:“言采葑菲之菜者,无以下体根茎之恶并弃其叶,以兴为室家之法,无以其妻颜色之衰并弃其德。”
后以“下体”喻妇人色衰。 唐李白《秦女卷衣》诗:“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⒉ 喻不才。

明金铉《上高硁斋先生书》:“惟望不遗下体,克督进修,少有堕渝,即严鞭策。”

⒊ 人体的下部。亦特指男女的阴部。也叫“下身”。

《尚书大传》卷二:“时则有下体生于上之痾。”
明冯梦龙《智囊补·捷智·顾琮》:“顾琮为补闕,尝有罪,繫詔狱,当伏法……忽梦见其母下体。时有善解者贺曰:‘子其免乎。太夫人下体,是足下生路也。重见生路,何吉如之。’”
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二七:“那女工却认出了双目和嘴都还张着,下体青肿得特别厉害,胸前的一只右奶已被割去了的郑秀岳的尸身。”

⒋ 犹贱体。谦称己身之卑贱。

清洪昇《长生殿·定情》:“怕庸姿下体,不堪陪从椒房。”

⒌ 屈节。

汉刘向《九叹·惜贤》:“欲卑身而下体兮,心隐惻而不置。”

国语词典:

躯体的下部。多指男女的阴部。

网络解释:

下体

  • 下体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xià tǐ,指身体的下半部;会阴部;外生殖器;植物的根茎。词语出自《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 1、”的习俗,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 2、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下体胸、腹亦为黑褐色,健壮的四肢下隐藏着锐利的利爪……
    • 3、当我再漫游的时候,我不会再当前的情况下体积任何特殊的情况,我只是知道,安吉尔和我有很多等着去实现的目标。
    • 4、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说,“两个巡防队员把我架起来,另外一人用枪托击打我的下体,他们问我‘把枪藏哪儿了?’”。
    • 5、现如今这泄火的越来越多,可就是有些为老不尊!近日惠州某公交车一老伯借着与小女孩聊天机会,时不时拍打女童大腿,并顺势触摸其下体
    • 6、曾经因为广告的因素而购买了"金枪不倒丸"、"印度神油"等小药丸,服用几天后,人被折腾到不行,下体红肿,便秘,烦躁,失眠,心悸……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
    • 注音ㄒㄧㄚ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GHI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SGG
    • 五行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