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鳔
拼音: | yú biào |
注音: | ㄩˊ ㄅ一ㄠˋ |
词性: | 名词 |
鱼鳔的意思
词语解释:
鱼鳔
(1) 鱼肚中白色囊状器官,可以调节鱼体上浮和下沉
英
引证解释:
⒈ 指鱼体内可以胀缩的白色囊状器官。里面充满氮、氧、二氧化碳等混合气体。收缩时鱼下沉,膨胀时鱼上浮。
引宋吴自牧《梦粱录·分茶酒店》:“鱼鰾二色膾、海鲜膾。”
鲁迅《南腔北调集·偶成》:“例如这石塘小弟所采用的,便是一个古法,见于……《说岳全传》一名《精忠传》上,是秦桧要岳飞自认‘汉奸’,逼供之际所用的方法,但使用的材料,却是麻条和鱼鳔。”
国语词典:
鱼类脊柱下,薄皮椭圆形的白色气囊。为鱼调节比重、呼吸,补助听觉及发音的重要器官。
网络解释:
鱼鳔 (鱼类器官)
- 1、一直以来,该病都被认为是由鱼鳔异常引起的。
- 2、莲子、芡实、鱼鳔、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
- 3、健力士啤酒使用了极少量鱼鳔制成的明胶来过滤,该含动物明胶的艺无独有偶。
- 4、许多鱼类都有一个鱼鳔来帮助它们漂浮起来。
- 5、这个腺体保证在鱼游上游下的时候,鱼鳔内的压力维持稳定。
- 6、以海鳗鱼鳔为原料,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其制备鱼鳔营养液。
字义分解
- 拼音yú
- 注音ㄩˊ
- 笔划8
- 繁体魚
- 五笔QGF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白|~鳔|~叉|~池|~翅|~虫|~唇|~刺|~冻儿|~肚|~饵|~粉|~缸|~狗|~鼓|~花|~胶|~具|~口|~类|~鳞。
(2)(Yú)姓。
- 拼音biào
- 注音ㄅㄧㄠˋ
- 笔划19
- 繁体鰾
- 五笔QGSI
- 五行水
(1)(名)某些鱼类体内可以胀缩的气囊;缩时鱼下沉;膨胀时鱼上浮。有的鱼类的鳔有辅助听觉或呼吸等作用。
(2)(名)鳔胶;用鱼鳔或猪皮等熬制成的胶。
(3)(动)〈方〉用鳔胶粘上。
与鱼鳔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