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鱼
拼音:zhú yú
注音:ㄓㄨˊ ㄩˊ

竹鱼的意思

词语解释:

鱼名。

引证解释:

⒈ 鱼名。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竹鱼,产江溪间,形如鱧鱼大而少骨,青黑色,鳞下间以朱点,鬣可翫,或烹以为羹臛,肥而美。”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竹鱼》:“出桂林湘灕诸江中,状如青鱼,大而少骨刺,色如竹色,青翠可爱,鳞下閒以朱点,味如鱖鱼肉,为广南珍品。”

网络解释:

竹鱼

  • 竹鱼,中药名。为鲤科动物野鲮鱼Sinilabeodecorusdecorus (Peters)的肉。分布于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支流上游,以及珠江上游等地。具有益气,除湿之功效。用于久病体虚,腰腿疼痛。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ú
    • 注音ㄓㄨ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TGH
    • 五行

    [ zhú ]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 拼音
    • 注音ㄩ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QGF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白|~鳔|~叉|~池|~翅|~虫|~唇|~刺|~冻儿|~肚|~饵|~粉|~缸|~狗|~鼓|~花|~胶|~具|~口|~类|~鳞。

    (2)(Y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