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理
拼音:jī lǐ
注音:ㄐ一 ㄌ一ˇ

缉理的意思

词语解释:

整理;整治。

引证解释:

⒈ 整理;整治。

《宋书·礼志一》:“自汉末剥乱,旧章乖弛, 魏初则王粲、卫顗典定众仪…… 江左则荀崧、刁协缉理乖紊。”
《南齐书·王僧虔传》:“宜命有司,务懃功课,缉理遗逸,迭相开晓,所经漏忘,悉加补缀。”
《梁书·萧景传》:“詔曰:‘ 扬州应须缉理,宜得其人。’”

国语词典:

治理。

网络解释:

缉理

  • 缉理,汉语词汇。
  • 拼音:jī lǐ
  • 释义:整理;整治。
  • 字义分解

    • 拼音jī,qī
    • 注音ㄐㄧ,ㄑㄧ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XKBG
    • 五行

    1. 把麻析成缕连接起来:缉麻。

    2. 搜捕,捉拿:缉访。缉私。缉捕。通缉。侦缉。

    3. 古同“辑”,收集。

    1. 一种缝纫方法,一针对一针地缝:缉鞋口。缉边儿。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GJFG
    • 五行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