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察
拼音: | yáng chá |
注音: | 一ㄤˊ ㄔㄚˊ |
阳察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显露。
引证解释:
⒈ 显露。
引《国语·越语下》:“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后则用阴,先则用阳;近则用柔,远则用刚。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往从其所。”
韦昭注:“后动者太舒静,为阴蔽也。先动者太显露,为阳察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观》:“夫是故使民毋人埶,举事毋阳察,力地毋阴敝。”
网络解释:
阳察
字义分解
- 拼音yáng
- 注音ㄧㄤˊ
- 笔划6
- 繁体陽
- 五笔BJG
- 五行土
(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
(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
(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
(4)(形)凸出的:~文。
(5)(形)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
(6)(形)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
(7)(形)带正电的:~电|~极。
(8)(名)指男性生殖器。
(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