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
拼音: | sòng tài zōng |
注音: | ㄙㄨㄥˋ ㄊㄞˋ ㄗㄨㄥ |
宋太宗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宋太宗(939-997)即“赵炅”。北宋皇帝。原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炅。太祖弟。继位后兼并吴越,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在对辽的两次战争中遭大败。政治上继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禁止节度使补亲吏为镇将,收节度使所领支郡由朝廷直辖。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吏考查与选拔,又大量增加进士科名额,编修《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
国语词典:
帝号。姓赵,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帝位后改名炅。太祖弟,宋朝第二代皇帝。收吴越,平北汉,复北伐幽冀,为契丹所败,宋室边患自此始。在位二十二年。
词语翻译
德语
字义分解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4
- 繁体太
- 五笔DYI
- 五行火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