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ì wèi |
注音: | ㄗˋ ㄨㄟˋ |
自为的意思
词语解释:
自为
(1) (从哲学范畴解释,自为即)自觉,自由(掌握了事物运动规律,按规律办事)
引证解释:
⒈ 自己做;自己治理。
引《管子·国蓄》:“则君虽彊本促耕,而自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恶能以为治乎?”
唐胡曾《赠渔者》诗:“自为钓竿能遣闷,不因萱草解销忧。”
宋苏轼《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允断来章批答》:“宰相不自用,人主不自为。”
《明史·方国珍传》:“臣本庸才,遭时多故,起身海岛,非有父兄相藉之力,又非有帝制自为之心。”
⒉ 自己做主,自作决定。
引唐王建《公无渡河》诗:“妇人无力挽断衣,舟沉身死悔难追。公无渡河公自为。”
⒊ 自然而成。
引《庄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
⒋ 看待自己。为,认为。
引宋陈亮《廷对策》:“臣有以见陛下之未尝以薄待天下之人也。彼亦何忍以异类自为哉!”
⒌ 为自己。
引《淮南子·兵略训》:“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史记·苏秦列传》:“臣闻忠信者,所以自为也;进取者,所以为人也。”
明方孝孺《有子》:“攷诸王制,参诸人情,使君子致仁爱於其亲,非特不欲速朽也,欲速朽者自为之道,不欲以身为天下费也。”
清周亮工《书影》卷十:“今世之不粗戇者,大率全躯保妻子,精于自为者。拔一毛以利君亲,有所不为,若孝子者,可以风矣。”
网络解释:
自为
自为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宰相不自用,人主不自为。
- 2、政府官员如果各自为政的话,将会造成国家的危机。
- 3、一个单位,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岂容你们各自为政。
- 4、这学期,小红暗自为同学做了许多事。
- 5、军阀拥兵自重,各自为政,结果当然造成国家动盪不安。
- 6、游击战最大的特点就是人自为战,使每个战斗员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字义分解
- 拼音zì
- 注音ㄗˋ
- 笔划6
- 繁体自
- 五笔THD
- 五行火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与自为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