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钺
拼音:huáng yuè
注音:ㄏㄨㄤˊ ㄩㄝˋ

黄钺的意思

词语解释: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

引证解释:

⒈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

《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孔颖达疏引《广雅》:“鉞,斧也。斧称黄鉞,故知以黄金饰斧也。”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金斧,黄鉞也。 三代通制,用之以断斩,今以金斧黄鉞为乘舆之饰。 武王以黄鉞斩紂头,故王者以为戒。大将军出征,特加黄鉞者,以铜为之,以黄金涂刃及柄,不得纯金也。得赐黄鉞,则斩持节将也。”
元耶律楚材《和李世荣韵》:“翠华来北闕,黄鉞讨南疆。”
郭沫若《长春集·纪念“七七”》:“盟刑白马挥黄鉞,誓缚苍龙树赤旗。”

国语词典:

天子的仪仗。

网络解释:

黄钺 (古代器物)

  • 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三国志·魏志·曹休传》:“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
  • 字义分解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AMWU
    • 五行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 拼音yuè
    • 注音ㄩㄝ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ANT
    • 五行

    (名)古代兵器;金属制成;形状像斧而比斧大;刃部呈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