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之人
fǔ yuè zhī rén
ㄈㄨˇ ㄩㄝˋ ㄓ ㄖㄣˊ
生僻成语
斧鉞之人
FYZR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贬义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斧钺:古代杀人的斧子,泛指刑戮。指因犯罪而应受到刑罚的人
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小匡》:“桓公大说,于是斋戒五日,将相管仲。管仲曰:‘斧钺之人也,幸以获生……若知国政,非臣之任也。’”
语法:
斧钺之人作主语、宾语;用于罪犯等。
字义分解
- 拼音fǔ
- 注音ㄈㄨˇ
- 笔划8
- 繁体斧
- 五笔WQRJ
- 五行木
(1)(名)(~子)砍竹、木等用的工具;头呈楔形。也叫斧头(·tou)。
(2)(名)古代一种兵器。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斧钺之人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