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卖
拼音: | diǎn mài |
注音: | ㄉ一ㄢˇ ㄇㄞˋ |
典卖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典卖
(1) 俗称活卖。旧时指把房屋、田地等在限期内典押给他人使用,期满后再赎回,愈期不能赎回,即被视为出卖
英
引证解释:
⒈ 旧指活卖。即出卖时约定期限,到期可备价赎回,不同于“绝卖”。 宋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又缘春夏之交,雨水调匀。
引浙人喜於丰岁,家家典卖,举债出息,以事田作。”
《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其腹里百姓因值灾伤,典卖儿女,听依原价收赎。”
⒉ 典租出卖。
引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宋蚦道:‘我小时候听老人讲,官田是不能买卖的,如今也没人问这些了,还不是照样典卖!’”
国语词典:
以财产约定出卖,期满后可照原价赎回。
网络解释:
典卖
- 1、根据相关的考证可以看出,该制度可能源起于南北朝时期的典卖制度。
- 2、在,哪里记载第一个桃花贱,谁在,哪里典卖第一根紫玉钗。
- 3、在人们的实践与政府的积极规范下田宅典卖在两宋时期逐渐制度化,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田宅典卖制度。
- 4、但声明这是破例,在此地之外,如果西洋人再私行典卖旗地,就要按例治罪。
- 5、导言部分交代了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典卖”的含义做了界定。
- 6、两宋时期,田宅交易十分活跃,尤其是田宅的典卖交易方式在两宋时期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
字义分解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典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