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口
拼音:tǔ kǒu
注音:ㄊㄨˇ ㄎㄡˇ

吐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吐口tǔkǒu

(1) 从口里吐出

spit

(2) 说出

这事他绝不吐口应许
say

引证解释:

⒈ 从口里吐出。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血人于牙,不肯吐口。”

⒉ 开口说话。多用于表示同意、提出要求等。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总论》:“多方説合,始得从傍劝解,而尸亲仍未尝吐口也。”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笼,这事他絶不吐口应许。”
浩然《石山柏》:“那时候,领导上很器重他,他石山柏只要要求脱产,出去就是区委书记,如今当个县长没问题;他呀,就是不吐口。”

国语词典:

透露口风。

词语翻译

英语
to spit, fig. to spit out (a request, an agreement etc)​
法语
cracher, recracher

网络解释:

吐口

  • 吐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ǔ kǒu,是指从口里吐出,说出。
    • 1、我们必须让嫌疑犯吐口
    • 2、这就是人生,当你成功的时候,你的敌人也会怕你,也会来敷衍你了。如果你失败了,他们会践踏在你背上,对你吐口水。
    • 3、就算你们把酒或食物丢在我的头上,或者是对我吐口水,我都会笑一笑当作没事,不过啊,不管你们有什么理由,我都不会绕了伤害我朋友的家伙。
    • 4、就算你们把酒或食物丢在我头上或者是对我吐口水。
    • 5、如果你曾见到烂透的摇滚乐团的烂人要求你为一张后台通行证露奶给他们看,我要你吐口水在他们脸上然后大吼去你的!
    • 6、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阿红只能打电话向丈夫诉苦,称潘某玲经常拔家门口的香脚,还拉开窗帘往屋里吐口水,四处造谣说其不守妇道。

    字义分解

    • 拼音tǔ,tù
    • 注音ㄊㄨˇ,ㄊㄨ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KFG
    • 五行

    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2.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3. 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1.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2.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 拼音kǒu
    • 注音ㄎㄡ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KKKK
    • 五行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