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典
拼音: | shì diǎn |
注音: | ㄕˋ ㄉ一ㄢˇ |
事典的意思
词语解释:
治事的规章。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引证解释:
⒈ 治事的规章。
引《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左传·文公六年》:“宣子(赵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
杜预注:“典,常也。”
唐苏頲《命姚崇等北伐制》:“入敷事典,省阁称其闲练;出综条察,吏人畏其严明。”
⒉ 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 《明史·艺文志三》有徐袍著《事典考略》六卷。
⒊ 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网络解释:
事典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事
- 五笔GKVH
- 五行金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与事典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