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手
拼音:bài shǒu
注音:ㄅㄞˋ ㄕㄡˇ

拜手的意思

词语解释:

拜手bàishǒu

(1)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

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郭沫若《雷电颂》
kowtow;worship on bended knees

引证解释:

⒈ 亦称“拜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

《书·太甲中》:“伊尹拜手稽首。”
孔传:“拜手,首至手。”
《汉书·郊祀志下》:“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
唐王维《送陆员外》诗:“拜手辞上官,缓步出南宫。”
唐李白《比干碑》:“天宝十祀,余尉於卫,拜首祠堂,魄感精动。”
一本作“拜手”。 宋道诚《释氏要览·礼数》:“拜首,谓以头至手,即(《周礼》)第三空首拜也。”
清顾炎武《日知录·拜稽首》:“古人席地而坐,引身而起,则为长跪。首至手则为拜手,手至地则为拜,首至地则为稽首,此礼之等也。”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网络解释:

拜手

  • 古代男子一种跪拜礼。在下跪时,两手拱合,低头至手与手心平,而不及地,故称“拜手”。亦叫“空手”、“拜首”。
    • 1、瞻天有喜承颜近,祝圣无疆拜手同。
    • 2、揖、长揖、拱、拜、拜手、再拜、顿首、稽首。 
    • 3、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
    • 4、叶擎宇的产业是万年基业,官面民间因都要拜手稽首。
    • 5、以秬鬯二卣,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
    • 6、东西两洋,欧亚两洲,只手擎之不为重,吾将举天下之士,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犹将深入。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吾将强天下之人,拜手稽首于阙下,有不从者,杀之无赦。

    字义分解

    • 拼音bài,bái
    • 注音ㄅㄞ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DFH

    bài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叩~。跪~。引恭敬地:~托。~访。~望。~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

    2.行礼祝贺:~年。~寿。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师。

    bái

    [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 拼音shǒu
    • 注音ㄕ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TGH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