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制
拼音:shǒu zhì
注音:ㄕㄡˇ ㄓˋ

手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亲手制作。

引证解释:

⒈ 亲手制作。

宋何薳《春渚纪闻·漆烟对胶》:“余避地嘉禾,復与珪连墙而居,日为余言胶法,并观其手製。虽得其大概,至微妙处,虽其子宴亦不能传也。”
清徐喈凤《会仙记》:“临别,手製葛衣葛裤为赠。”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作者之中,很有几个是由于作品的复制,姓名已为我们所熟识的,但现在才看到手制的原作,使我们更加觉得亲密。”

网络解释:

手制

  • 手制是汉语词语,读音是shǒu zhì,意思是亲手制作。出自宋何薳 《春渚纪闻·漆烟对胶》。
  • 字义分解

    • 拼音shǒu
    • 注音ㄕ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TGH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MHJ
    • 五行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