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之情
shǒu zú zhī qíng
ㄕㄡˇ ㄗㄨˊ ㄓ ㄑ一ㄥˊ
常用成语
SZZQ
偏正式成语
之;不能读作“zī”。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 1、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中朝人民结下了手足之情。
- 2、都说兄弟手足之情!但在分割家庭财产就时用尽心机,坑兄攥弟!在赡养母亲时,不是上班忙没时间,就是身体不适。
- 3、这个坏蛋丧尽天良,竟不念手足之情,为了家产,杀害了亲兄弟。
- 4、中朝人民的手足之情,将永远载入史册。
- 5、我怎么也舍弃不了我们的手足之情。
- 6、迪诺将会倾吐出一些天然的手足之情。
字义分解
- 拼音shǒu
- 注音ㄕㄡˇ
- 笔划4
- 繁体手
- 五笔RTGH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
- 拼音zú
- 注音ㄗㄨˊ
- 笔划7
- 繁体足
- 五笔KHU
(1)(名)脚;腿:~迹|~球|画蛇添~。
(2)(名)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部分:鼎~。
(3)(形)充足;足够:~额|~金|~数|~月|富~|丰衣~食。
(4)(副)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菜~有十斤。
(5)(副)足以(多用于否定式):不~为凭|微不~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手足之情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