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词
拼音:huí bō cí
注音:ㄏㄨㄟˊ ㄅㄛ ㄘˊ

回波词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乐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回波尔时"四字起,故名。后亦为舞曲。

引证解释:

⒈ 乐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迴波尔时”四字起,故名。后亦为舞曲。

唐刘肃《大唐新语·公直》:“景龙中, 中宗尝游兴庆池,侍宴者递起歌舞,并唱《迴波词》,方便以求官爵。”
亦作“迴波乐”。 唐孟棨《本事诗·嘲戏》:“沉佺期曾以罪謫遇恩,官还秩,朱紱未復,尝内晏,羣臣皆歌《迴波乐》,撰词起舞,因是多求迁擢。”
亦省称“迴波”。 清赵翼《题汶上旅壁》诗:“十二年前过汶河,曾徵红粉唱《迴波》。”
清蒲松龄《拟上徵天下博学宏词亲考拣用以备顾问群臣谢表》:“给扎授题,《迴波》自舞;临轩简士,落纸如飞。”

网络解释:

回波词

  • 乐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回波尔时"四字起故名。后亦为舞曲。当今考证出来的最早的词调了。规则是 以回波二字起首第一,二,末压韵。
  • 《全唐五代词》篇首录唐人《回波乐》四首,调名在《教坊曲》可见,前人在相关记载中都记有歌唱本事,且句式基本相同:首句皆以“回波尔时**”为定格,具有“依调填词”性质,根据词曲特性,故定它们为古词。其平仄随用韵之平仄,根据词曲平仄互对规律,可分平韵和仄韵两体。
  • 字义分解

    • 拼音huí
    • 注音ㄏㄨㄟ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LKD
    • 五行

    (1)(动)曲折环绕:~旋|~环|~肠|迂~。

    (2)(动)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 :~家|~还|~路|~门|~去。

    (3)(动)掉转:~马枪|~头|~升。

    (4)(动)答复;回报:~信|~礼|~电|~文。

    (5)(动)回禀:~报|~禀。

    (6)(动)谢绝;退掉;辞去:~绝|退~|驳~|撤~。

    (7)(量)指事情、动作的次数:一~|数~。

    (8)(量)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第一~|一百二十~本。

    (9)(名)回族。

    (10)姓。

    • 拼音
    • 注音ㄅㄛ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HCY
    • 五行

    (1)(名)波浪;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纹。

    (2)(名)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

    (3)(名)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一~未平;一~又起。

    (4)(动)〈方〉跑。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