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铄石
拼音:liú jīn shuò shí
注音:ㄌ一ㄡˊ ㄐ一ㄣ ㄕㄨㄛˋ ㄕˊ
词性: 成语

流金铄石的意思

词语解释:

流金铄石liújīn-shuòshí

(1) 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酷热

(hot enough to) make rocks and metals melts—sweltering; extreme heat will melt away stone

(2) 也说“铄石流金”

引证解释:

⒈ 谓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亦省作“流鑠”。

《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
王逸注:“鑠,销也;言东方有扶桑之木,十日并在其上,以次更行,其热酷烈,金石坚刚,皆为销释也。”
前蜀杜光庭《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虽流金鑠石, 汤德弥光,怀山襄陵, 尧风益扇。”
清陈梦雷《行路难》诗:“行人五月涉炎乡,流金鑠石汗浹裳。”

⒉ 犹辉耀。谓发挥巨大的影响。

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故其间鉅人硕德閎言高论流鑠前后者,恃其所载之在文也。”

国语词典:

铄,镕化。流金铄石形容天气非常炎热,好像能把金、石镕化。《楚辞.屈原.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文明小史.楔子》:「虽然赤日当空,流金铄石,全不觉半点歊热。」也作「烁石流金」、「铄石流金」。

网络解释:

流金铄石

  • 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炎热
    • 1、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恶妖当关,夫唯蹉跎些,炎阳高灼,流金铄石些……归来归来,与吾同在些。
    • 2、力之极,流金铄石,移山倒海;阵之通达,藏形匿影,改天换地;心通神,流光溢彩,造化苍生。 
    • 3、天气奇热,流金铄石,连空气似乎都窒息了。
    • 4、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5、午后的沙漠流金铄石,无情的烈日如火焰般毫无遮挡地喷吐到大地上,广袤的沙漠被烘烤得像个蒸笼,热浪灼人。
    • 6、烈日当空,流金铄石,在站台候车的人们都是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仿佛他们等的不是车而是救命稻草。

    字义分解

    • 拼音liú
    • 注音ㄌㄧㄡ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YCQ
    • 五行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

    • 拼音jīn
    • 注音ㄐㄧㄣ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QQQQ
    • 五行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 拼音shuò
    • 注音ㄕㄨㄛ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QIY
    • 五行

    (1)(动)熔化金属。

    (2)(动)销毁;削弱。

    • 拼音shí,dàn
    • 注音ㄕˊ,ㄉㄢ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GTG
    • 五行

    shí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dàn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