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文
拼音:zhī wén
注音:ㄓ ㄨㄣˊ

织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染丝织成花纹的丝织品。 2.旗帜上的纹样。织,通"帜"。

引证解释:

⒈ 染丝织成花纹的丝织品。

《书·禹贡》:“厥贡漆丝,厥篚织文。”
孔传:“织文,锦綺之属。”
孔颖达疏:“綺是织繒之有文者,是綾锦之别名,故云锦綺之属,皆是织而有文者也。”
唐刘禹锡《观市》:“在巾笥者织文及素焉,在几阁者彫彤及质焉,在筐筥者白黑巨细焉。”
清刘大櫆《游黄山记》:“冈多异松,而棋枰松尤奇,高不盈二尺,而覆十围,枝叶纠结平密,如掌,如席,如织文,其上可弈。”

⒉ 旗帜上的纹样。织,通“帜”。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斾央央。”
郑玄笺:“织,徽织也。”
朱熹集传:“织,帜字同。”

网络解释:

织文

  • 织文是古代丝织品。织绣纹样在古代统称“织文”,省称“文”。织文是一种织着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 字义分解

    • 拼音zhī
    • 注音ㄓ,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XKWY
    • 五行

    1.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织布。编织。织女(①织布、织绸的女子;②指织女星)。棉织物。

    2.  引申为构成:罗织罪名。

    3.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织锦。织文(即“织锦”)。织贝(织成贝文的锦)。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