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
拼音:gōng yáng
注音:ㄍㄨㄥ 一ㄤˊ
词性: 名词

公羊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公羊传》的简称。
复姓。战国齐人有公羊高﹐为《春秋公羊传》作者。

引证解释:

⒈ 《公羊传》的简称。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於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説,而更肤引《公羊》、《穀梁》,适足自乱。”
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及末世口説流行,故有《公羊》、《穀梁》、 邹、夹之传。”
罗惇曧《文学源流》:“汉武帝立《公羊》於学宫, 宣帝立《穀梁》。”

⒉ 复姓。 战国齐人有公羊高,为《春秋公羊传》作者。

国语词典:

动物名。指雄性的羊。

词语翻译

英语
ram(male sheep)​
德语
Bock, Ziegenbock (S, Bio)​, Widder, Schafbock (S, Bio)​, Gongyang (Eig, Fam)​
法语
bélier
  • 1、天体通常“名不副实”,比如,金牛座或白羊座几乎丝毫都不像小公牛或小公羊
  • 2、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希伦儿子以利押的供物。
  • 3、唐朝没有四书五经,有九经,《礼记》与《左传》为大经,《诗》、《周礼》、《礼仪》为中经,《易》、《尚书》、《公羊传》、《?梁传》为小经。
  • 4、他们当中有一位来自广川的儒生,名叫董仲舒,是研究《公羊传》的。
  • 5、底比斯之神,往往有人形,但有时也做公羊或鸡形。
  • 6、汉代公羊学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学术流派,它在汉代“独尊儒术”的进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CU
  • 五行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 拼音yáng,xiáng
  • 注音ㄧㄤˊ,ㄒㄧㄤ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UDJ

yáng

1.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

2. 姓。

xiáng

1. 古同“祥”,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