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
拼音:lǐ yì
注音:ㄌ一ˇ 一ˋ

礼义的意思

词语解释:

礼义lǐyì

(1)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rite and morality to carry out in the feudalist society

引证解释:

⒈ 礼法道义。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

《诗·卫风·氓序》:“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汉书·礼乐志》:“至文帝时, 贾谊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
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而朝廷尝奬之以礼义者,晚节末路,往往怵而为姦。”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有国家者,礼义以为防,城郭甲兵以为固。”

⒉ 同“礼仪”。

《礼记·乐记》:“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
按《汉书·礼乐志》作“制之礼仪”。 汉贾谊《新书·胎教》:“然后,为王太子悬弧之礼义。”
卢文弨校注:“义,读为仪。”
《汉书·陆贾传》:“於是佗迺蹶然起坐,谢贾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国语词典:

礼法道义。

网络解释:

礼义

  • 礼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ǐ yì,意思是礼法道义;同“礼仪”。出自①《诗经.卫风.氓序》:“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 1、一个人要懂得礼义廉耻。
    • 2、孔子说自暴自弃就是说话不遵守礼义,自己残害自己。
    • 3、她这种人连礼义廉耻都不顾,还要脸面干什么?
    • 4、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 5、礼义兴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 6、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礼义之邦的美称,在现代社会中礼尚往来也是社会交际的常识。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PYNN
    • 五行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YQI
    • 五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