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语
拼音:xū yǔ
注音:ㄒㄨ ㄩˇ

虚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假话;空话。 2.不用典故的语句。

引证解释:

⒈ 假话;空话。

《列子·周穆王》:“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仁不可恃,善不可依’,谓徒虚语,乃今知之。”
明刘基《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人言天下名山水,多为浮屠所占,岂虚语哉?”

⒉ 不用典故的语句。

南朝梁锺嵘《诗品·总论》:“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

网络解释:

虚语

  • 虚语,假话;空话,出自《列子·周穆王》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ㄒㄩ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HAOG
    • 五行

    (1)(形)空虚(跟‘实’相对):~幻|~浮。

    (2)(形)空着:~位以待。

    (3)(动)因心里惭愧或没有把握而勇气不足:胆~。

    (4)(副)徒然;白白地:~度|不~此行。

    (5)(形)虚假:~伪|~名。

    (6)(形)虚心:谦~。

    (7)(形)虚弱:气~|血~。

    (8)(名)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务~。

    (9)(名)二十八宿之一。

    • 拼音yǔ,yù
    • 注音ㄩˇ,ㄩ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GKG
    • 五行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1. 告诉: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