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事
拼音:xiào shì
注音:ㄒ一ㄠˋ ㄕˋ

校事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三国时魏﹑吴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吴也称校官。

引证解释:

⒈ 三国时魏、吴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 吴也称校官。

《三国志·魏志·程晓传》:“晓嘉平中为黄门侍郎。时校事放横, 晓上疏……於是遂罢校事官。”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夫校事,吏民之仇也。”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校事》:“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候官, 明之厰卫。”

网络解释:

校事

  • 俞正燮《癸巳存稿·校事》:“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厂卫……或谓之典校,或谓之校曹,或谓之校郎,或谓之校官”。
  •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o,jiào
    • 注音ㄒㄧㄠˋ,ㄐㄧㄠ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UQY
    • 五行

    xiào

    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校长。

    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jiào

    1. 比较:校场。

    2. 查对、订正:校勘。校订。校对。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KVH
    • 五行

    [ 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