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色
拼音:qì sè
注音:ㄑ一ˋ ㄙㄜˋ

气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气色qìsè

(1) 一个人的精神和皮肤色调

complexion

(2) 皮肤尤其是面部皮肤的色调

color
观子气色。——·柳宗元《柳河东集》
expression;look

引证解释:

⒈ 指人的面色,神态。

《荀子·劝学》:“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汉书·翼奉传》:“故臧病则气色发於面,体病则欠申动於貌。”
唐白敏中《酒令》诗:“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尊前气色粗。”
《红楼梦》第九六回:“那个人看见贾璉的气色不好,心里先发了虚了。”
茅盾《子夜》十四:“﹝王和甫﹞看着吴荪甫的脸,也觉得气色不正。”

⒉ 指动物的姿态神色。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此马气色骏异。”

⒊ 景色;景象。

《六韬·兵徵》:“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
南朝宋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新唐书·李光弼传》:“其代子仪朔方也,营垒、士卒、麾帜无所更,而光弼一号令之,气色乃益精明云。”
明何景明《立春管汝济见过次韵》:“胜日高人过,蓬门气色新。”
鲁迅《彷徨·祝福》:“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国语词典:

人的态度脸色。

网络解释:

气色

  • 气色,汉语词汇。
  • 拼音: qì sè
  • 气色有3种含义,一个人的精神和皮肤色调;皮肤尤其是面部皮肤的色调;态度,神情。
  • 气色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孙思邈
    • 2、小暑养生需静心,食物宜清淡,进食应缓慢,生冷之物不多食,蔬菜瓜果不可少,睡眠充足气色,健身补水不可忘。祝你健健康康过小暑!
    • 3、喂,陈先生,你今天气色急了。
    • 4、“人之或贵或贱,在乎骨骼表象。或忧或喜,在乎脸容气色。或成或败,在乎有无决断。以此三点来相人,可万无一失矣。”,免死牌。
    • 5、冬季养生有诀窍,三个常识要记牢:桂圆红枣气色,感冒期间可不要;鲜枣吃多会伤胃,每天一把刚刚;绿茶煮蛋能止咳,随吃随煮营养高。愿你健康!
    • 6、还想起南方的桃花,犹是温婉多致的闺秀,总是绰约在亭台楼榭之间。那种姿态和气色,那种心满意足的笑靥和粉润,能让我呼吸到阳光的芬芳,聆听到琴瑟的悠长。但在心中,她依然有些忧伤,恰似我一江春水的情思。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ㄑㄧ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NB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

    • 拼音sè,shǎi
    • 注音ㄙㄜ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CB
    • 五行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