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武修文
拼音:yǎn wǔ xiū wén
注音:一ㄢˇ ㄨˇ ㄒ一ㄡ ㄨㄣˊ
词性: 成语

偃武修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偃武修文yǎnwǔ-xiūwén

(1) 停止武备,转而修明文教

desist from military activities and encourage culture and eduction;beat swords into ploughshares

引证解释:

⒈ 停息武备,修明文教。

《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后汉书·袁术传》:“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偃武修文,与之更始。”
宋陈亮《酌古论·诸葛孔明上》:“江东既平,天下既一,偃武修文,彰善癉恶,崇教化,移风俗,数年之间,天下略治。”
明张煌言《答赵安抚书》:“且其当鼎革之际,軫念疮痍,莫不省刑薄敛,偃武修文,与天下更始。”
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我近来觉得有趣的倒要算看见那在德国手格盗匪若干人,在北京率领三河县老妈子一大队的武士刘百昭校长居然做骈文,大有偃武修文之意了。”

国语词典:

偃息武备,提倡文教。《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那其间便招贤纳士,今日个俺可便偃武修文。」也作「修文偃武」、「偃武兴文」。

网络解释:

偃武修文

  • 偃武修文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ǎn wǔ xiū wén,意思是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出自《尚书·武成》。
    • 1、北宋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 2、东汉光武即位后,便偃武修文、励精图治。
    • 3、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偃武修文,经济也在一天一天地恢复。
    • 4、唐太宗记取隋煬帝灭亡的教训,实行偃武修文,知人善任,为大唐帝业打下良基础。
    • 5、政府应该尽快制止目前的混乱局面,引导人民偃武修文,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 6、不要武器,要长袍即:偃武修文维尔福微微欠身道。

    字义分解

    • 拼音yǎn
    • 注音ㄧㄢ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WAJV
    • 五行

    (1)(动)〈书〉仰面倒下;放倒:~松|~卧。

    (2)(动)〈书〉停止:~旗息鼓。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AHD
    • 五行

    [ wǔ ]

    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4.姓。

    • 拼音xiū
    • 注音ㄒㄧㄡ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HTE
    • 五行

    [ xiū ]

    1. 装饰,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

    2. 整治,恢复完美: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3. 剪或削:修剪。

    4. 兴建,建造:修建。修筑。

    5. 编纂,撰写:修书。修史。修纂。

    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修学。修业。修养。

    7. 长(cháng),高:修长。

    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修行。修女。

    9. 姓。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