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兵
拼音:xī bīng
注音:ㄒ一 ㄅ一ㄥ

息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停止用兵。

引证解释:

⒈ 停止用兵。

《战国策·秦策二》:“宜阳未得, 秦死伤者众, 甘茂欲息兵。”
唐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留滞嗟衰疾,何时见息兵。”

国语词典:

停战。

网络解释:

息兵

  • 息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ī bīng,是指停止用兵。
  • 息兵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奏天息兵之旨,乃因窘急而言,朝廷稍安,必复诛伐。
    • 2、如果都为民族大局、黎民百姓着想,轸念中国这么多年的战乱之苦,就应该息兵罢战,共同建设国家。
    • 3、如此情势之下,又岂可仅靠儒门说教,就让黄巾息兵罢战?
    • 4、北宋年间,锋火连年,兵慌马乱,矢石之难,兵连祸结,赤地千里,人们是多么希望偃甲息兵,休养生息啊!女真族与契丹,大宋三者互相交界。
    • 5、据商丘师院李可亭教授介绍,这次“弭兵”规模很大,除燕、吴、越等偏远诸侯国外,几乎所有国家都参加了,反映了当时普遍要求“息兵”的社会愿望。 
    • 6、他写此词之时,正是西北大夏国连年对宋廷用兵,而北宋朝廷自皇帝以下,大都混混僵僵,不思进取,宁舍金钱土地,只求息兵罢战,屈辱求和。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ㄒㄧ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HNU
    • 五行

    (1)(名)呼吸时进出的气:晕~|气~。

    (2)(名)消息。

    (3)(动)停止;安息;屏息。

    (4)(动)休息。

    (5)(名)滋生;繁殖。

    (6)(名)利钱;利息。

    (7)(名)〈书〉指子女。

    (8)姓。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GWU
    • 五行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