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之计
  • 【拼音】:  

    jiāo bīng zhī jì

  • 【注音】:  

    ㄐ一ㄠ ㄅ一ㄥ ㄓ ㄐ一ˋ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驕兵之計

  • 【简拼】:  

    JBZJ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 语法:

    骄兵之计作宾语;用于处事或军事等。

    • 1、钟万仇又气又恨,知道还是中了那灰衣人的骄兵之计,心道果然姜是老的辣,这老匹夫一贯算计别人,想不到老子如此谨慎,到头来还是中了这老匹夫的计。
    • 2、虽然在战争初期罗马军队所向披靡、一路凯歌,但最终还是被施展骄兵之计、采用诱敌深入战略的帕提亚王国军队一举围困在一个叫“卡尔莱”。
    • 3、这不过是贼首的骄兵之计,故意派些人来送死,让官军的统兵将领们马虎大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着了他们的道儿。
    • 4、回信言,此恐为敌方骄兵之计,不可轻敌。
    • 5、陆逊在荆州之战、彝陵之战中其实采用的都是同一种方法,这就是骄兵之计,不知目睹了关羽之死的刘备为何还要上一次当?刘备对陆逊一直以“黄口竖子”。
    • 6、今日兵败,乃是我诱敌骄兵之计,诸位莫要放于心上。

    字义分解

    • 拼音jiāo
    • 注音ㄐㄧㄠ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CTDJ
    • 五行

    (1)(形)骄傲:戒~戒躁|反~破满。

    (2)(形)〈书〉猛烈:~阳。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GWU
    • 五行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
    • 注音ㄐㄧ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FH
    • 五行

    (1)(动)计算:核~|共~|数以万~。

    (2)(名)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时~|体温~|晴雨~。

    (3)(名)主意;策略;计划:~策|缓兵之~|眉头一皱;~上心来|百年大~。

    (4)(动)做计划;打算:设~|为加强安全~;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

    (5)(J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