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鼎足
  • 【拼音】:  

    sān fēn dǐng zú

  • 【注音】:  

    ㄙㄢ ㄈㄣ ㄉ一ㄥˇ ㄗㄨˊ

  •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SFDZ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语法:

    三分鼎足作谓语、定语;指三足鼎立。

  • 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三分鼎足浑是梦,踪迹空留在人间。”

  • 英语:

    like the three legs of a tripod

  • 近义词:

    三分鼎立鼎足之势三足鼎立

    • 1、王者迭兴,千载难逢,是建齐桓公、晋文公之功业,来辅助国家;还是三分鼎足,连横合纵,也应该看时间而定。
    • 2、后为蜀帝,抚有蜀中之地,与曹操、孙权三分鼎足
    • 3、早知道三分鼎足,尽痴心六出祁山!安老爷听了,想道这两段自然要算历代帝王将相了。
    • 4、当今武林可谓三分鼎足,北有少林,东有苍龙,丐帮遍局天下。
    • 5、欲遂立桓、文,辅微国,当勉卒功业;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fēn,fèn
    • 注音ㄈㄣ,ㄈㄣ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VB
    • 五行

    fēn

    1.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 )。

    4.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5. 辨别:区分。分析。

    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

    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fèn

    1.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

    2.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

    3. 料想:“自分已死久矣”。

    4.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 拼音dǐng
    • 注音ㄉㄧㄥ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HNDN

    (1)(名)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钟~。

    (2)(副)正当、正在:~盛。

    • 拼音
    • 注音ㄗㄨ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KHU

    (1)(名)脚;腿:~迹|~球|画蛇添~。

    (2)(名)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部分:鼎~。

    (3)(形)充足;足够:~额|~金|~数|~月|富~|丰衣~食。

    (4)(副)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菜~有十斤。

    (5)(副)足以(多用于否定式):不~为凭|微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