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ㄙㄢ ㄗㄨˊ ㄉ一ㄥˇ ㄌ一ˋ
常用成语
SZDL
主谓式成语
足;不能读作“zhú”。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立;不能写作“力”。
成语意思
- 1、以前谈到三足鼎立,还以为都多么大,却原来三者早就不平衡的。
- 2、古时的魏、蜀、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 3、正、魔、邪三方面势力成三足鼎立之势,相互忌惮,互相牵制,虽说相互间小摩擦不断,但大体上还能和平共处。
- 4、在当时,苏州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与南京的国立剧专、上海剧校,是三足鼎立的中国话剧摇篮。
- 5、接着完成三足鼎立,最后霸业永固世界大同,实现共产主义。
- 6、加上享有特区内专营权的深圳巴士集团,深圳公交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字义分解
- 拼音zú
- 注音ㄗㄨˊ
- 笔划7
- 繁体足
- 五笔KHU
(1)(名)脚;腿:~迹|~球|画蛇添~。
(2)(名)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部分:鼎~。
(3)(形)充足;足够:~额|~金|~数|~月|富~|丰衣~食。
(4)(副)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菜~有十斤。
(5)(副)足以(多用于否定式):不~为凭|微不~道。
- 拼音dǐng
- 注音ㄉㄧㄥˇ
- 笔划12
- 繁体鼎
- 五笔HNDN
(1)(名)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钟~。
(2)(副)正当、正在:~盛。
- 拼音lì
- 注音ㄌㄧˋ
- 笔划5
- 繁体立
- 五笔UUUU
(1)(动)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
(2)(形)直立的。
(3)(动)建立;制定。
(4)(动)指君主即位。
(5)(动)存在;生存。
(6)(副)立刻。
(7)(Lì)姓。
与三足鼎立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