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苦
拼音: | kè kǔ |
注音: | ㄎㄜˋ ㄎㄨˇ |
克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刻苦。
引证解释:
⒈ 刻苦。
引宋曾巩《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
鲁迅《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下文是说:‘必须克苦耐劳,加紧生产。’”
刻苦。下苦功夫钻研。 《旧唐书·儒学传下·韦表微》:“表微少时,剋苦自立。”
宋梅尧臣《答裴送序意》诗:“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网络解释:
克苦
- 1、克苦耐劳,精明能干,在开放洪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 2、摩羯座的星座标识像是一笔划出山羊外形特征的一种古代象形文字,山羊本来就是一种个性非常强韧、克苦耐劳的动物,有这攀登绝壁坚强的意志忍耐力。
- 3、询问一些情况后尼石克苦边说边告辞。
- 4、佘福强在向这些乡亲讲话时表示,他的父亲早年由家乡漂洋过海到印尼,经常灌输一些中华民族传统克苦耐劳精神给他们兄弟。
- 5、蒋夫人克苦耐劳,持家助夫,热爱客家同胞,热爱国家,令人敬仰。
- 6、这位女总统要求印尼人民克苦耐劳,使印尼摆脱目前的“黑暗时期”。
字义分解
- 拼音kè
- 注音ㄎㄜˋ
- 笔划7
- 繁体剋
- 五笔DQB
- 五行木
(1)(动)攻破;攻下据点;战胜。
(2)(动)能:~勤~俭|不~分身。
(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
(4)(动)消化:~食。
(5)(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
(6)(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7)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与克苦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