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fǎn cè |
注音: | ㄈㄢˇ ㄘㄜˋ |
反侧的意思
词语解释:
2.反复无常。
3.违背法度。
引证解释:
⒈ 翻来复去,转动身体。
引《诗·周南·关雎》:“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汉王粲《登楼赋》:“夜参半而不寐兮,悵盘桓以反侧。”
唐杜甫《彭衙行》:“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王子》:“长史惊而寤,阴异之,叹息不能復寐,反侧达旦。”
⒉ 反复无常。
引《诗·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楚辞·天问》:“天命反侧,反罚何佑?”
朱熹集注:“反侧,言无常也。”
⒊ 不安分,不顺服。
引《荀子·王制》:“故姦言、姦説、姦事、姦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
王先谦集解:“反侧之民,不安之民也。”
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或收市重寳,逃入反侧之地,以资寇盗。”
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内消反侧,外絶覬覦,远近晏然。”
孙中山《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邓本殷等负隅于南路, 杨希闽、刘震寰等,更反侧于肘腋之下。”
⒋ 惶恐不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
引王敦护其兄,故於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 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 充即庐江人,所闻异於此。’ 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 充晏然神意自若。”
宋王安石《上富相公书》:“三司判官,尤朝廷所选择,出则被使漕运,而金穀之事,某生平所不习,此所以蒙恩反侧而不敢冒也。”
国语词典:
翻来覆去。形容睡卧不安。
网络解释:
反侧
- 1、为了白天的事,他忧心忡忡,辗转反侧。
- 2、如果她知道我成了这样的人。在坟墓里也会辗转反侧。
- 3、因为心中惦记着那件事,让他整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 4、我爱上每一个孤独的日子,可总是有万语千言辗转反侧。
- 5、每次考试前夕,她总是辗转反侧,紧张得不得了。
- 6、夜深了,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字义分解
- 拼音fǎn
- 注音ㄈㄢˇ
- 笔划4
- 繁体反
- 五笔RCI
- 五行水
(1)(动)回;还:~击。
(2)(动)反抗;反对:造~。
(3)(动)翻转:~复。
(4)(动)推及:举一~三。
(5)(形)与“正”相对:~面。
(6)(副)反而;相反地:画虎不成~成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