骢马
拼音:cōng mǎ
注音:ㄘㄨㄥ ㄇㄚˇ

骢马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騘马"。 2.青白色相杂的马。 3.指御史所乘之马或借指御史。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騘马”。

⒉ 青白色相杂的马。

南朝宋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騘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南朝梁《骢马》诗:“驄马鏤金鞍,柘弹落金光。”
唐李贺《浩歌》:“青毛騘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清孙枝蔚《艳曲》之二:“青楼十万户,驄马向谁家。”

⒊ 指御史所乘之马或借指御史。参见“驄马使”。

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二:“见君乘驄马,知上太行道。”
唐丘为《湖中寄王侍御》诗:“驄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
明郑善夫《送苏侍御从仁使蜀》诗:“驄马今何去,玄冥岁已残。”
清严允肇《送宋荔裳按察四川》诗:“驄马出蓟门,驾言赴岷峨。”

国语词典:

青白色的马。泛指健壮的骏马。

网络解释:

骢马 (汉语词汇)

  • 词目:骢马
  • 亦作:“騘马”
  • 解释:青白色相杂的马
  • 出处:南朝 宋 鲍照《结客少年场行》
  • 字义分解

    • 拼音cōng
    • 注音ㄘㄨㄥ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CTLN
    • 五行

    (名)〈文〉青色与白色夹杂的马。

      • 拼音
      • 注音ㄇㄚ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CNNG
      • 五行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