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人
拼音:gōng rén
注音:ㄍㄨㄥ ㄖㄣˊ

公人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封建时代称衙门里的差役。
旧时国家机关或公共团体中办理公事的人员﹐亦称公人。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称衙门里的差役。

宋文天祥《宣州劝农文》:“年年早纳早收钞,那有公人来叫呼?”
《水浒传》第十八回:“随即押一纸公文,就差何涛亲自带领二十个眼明手快的公人,径去鄆城县投下。”
《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

⒉ 旧时国家机关或公共团体中办理公事的人员,亦称公人。

国语词典:

古时在官署执行公务的差役。

网络解释:

公人

  • 公人,汉语词汇,释义为封建时代称衙门里的差役或旧时国家机关或公共团体中办理公事的人员。
    • 1、老公人间蒸发竟然“查无此人”,阿龙。
    • 2、从来说公人见钱,如苍蝇见血,两个应捕看见赤艳艳的黄金,怎不动火?笑欣欣接受了,就想此金子未必不就是本县之物,一发不敢要他同去了,两下别过。
    • 3、这里没有李先生。这是公人电话。
    • 4、在外你是劳动的人,简称“劳”;在家你是劳动的公人,简称“劳公”。不管你是“劳”还是“劳公”,五一节要到了,提前祝你节日愉快!
    • 5、第八回说:“原来宋时的公人都称呼端公。”。
    • 6、龙眠很久没发生过这样的大案了,街坊邻里看到如此庞大的公人队伍,都是又惊又八,阿继家门口围了上百号人,公人们连忙围了一圈维持秩序。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CU
    • 五行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 拼音rén
    • 注音ㄖㄣ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WWWW
    • 五行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