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 gōng jì sī
ㄐ一ㄚˇ ㄍㄨㄥ ㄐ一ˋ ㄙ
常用成语
叚公濟私
JGJS
联合式成语
假;不能读作“jià”;济;不能读作“jǐ”。
古代成语
贬义成语
济;不能写作“挤”。
成语意思
解释: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语法:
假公济私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现在那些招摇撞骗,假公济私的玩意儿太多了。(欧阳山《三家巷》二六)
英语:
abuse the public's trust
俄语:
злоупотреблять служéбным положéнием
日语:
虥(おおやけ)にかこつけて私腹(しふく)をこやす
其他:
<德>eine Position zum persǒnlichen Vorteil nutzen<法>prévarquer
近义词:
反义词:
- 1、想不到他会假公济私,将募款纳入私囊。
- 2、假公济私会侵蚀国本,此弊要切实防杜。
- 3、战乱中的北宋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官员们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而黎民百姓食不果腹,苦不堪言。
- 4、在整个赈灾行动中,竟然有人假公济私,真是可恶。
- 5、有些干部假公济私,专门肥自己的腰包。
- 6、他屡次假公济私,对上司则逢迎拍马,才会让自己成为同事间的众矢之的。
字义分解
- 拼音jiǎ,jià
- 注音ㄐㄧㄚˇ,ㄐㄧㄚˋ
- 笔划11
- 繁体假
- 五笔WNHC
- 五行木
jiǎ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2.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jià1.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公
- 五笔WCU
- 五行木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 拼音jì,jǐ
- 注音ㄐㄧˋ,ㄐㄧˇ
- 笔划9
- 繁体濟
- 五笔IYJH
- 五行水
jì
1. 渡,过河:同舟共济。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3. 补益:无济于事。
jǐ1.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2. (濟)
与假公济私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