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使
拼音: | guǐ shǐ |
注音: | ㄍㄨㄟˇ ㄕˇ |
鬼使的意思
词语解释:
冥司的衙役﹐杂差。
清时戏称出使外洋官员。
清时戏称出使外洋官员。
引证解释:
⒈ 冥司的衙役,杂差。
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玉女以黄玉为誌,大如黍,在鼻上,无此誌者,鬼使也。”
《西游记》第十一回:“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
吴梅《双报应·合鸩》:“土地带鬼使绕塲一转介。”
⒉ 清时戏称出使外洋官员。
引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一时戏言,遂有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名目……若鬼使,则出使外洋之员。”
网络解释:
鬼使
字义分解
- 拼音guǐ
- 注音ㄍㄨㄟˇ
- 笔划9
- 繁体鬼
- 五笔RQCI
- 五行木
(1)(名)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2)(名)骂人的话:烟~|讨厌~|胆小~。
(3)(形)躲躲闪闪;不光明:~头~脑|~~祟祟。
(4)(名)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心里有~。
(5)(形)恶劣;糟糕(限做定语):~天气|这~地方连棵草都不长。
(6)(形)〈口〉机灵(多指小孩儿或动物)。
(7)(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