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歈
拼音: | wú yú |
注音: | ㄨˊ ㄩˊ |
吴歈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春秋吴国的歌。后泛指吴地的歌。
指昆曲。
指昆曲。
引证解释:
⒈ 春秋吴国的歌。后泛指吴地的歌。
引《楚辞·招魂》:“吴歈蔡謳,奏大吕些。”
王逸注:“吴蔡,国名也。歈、謳,皆歌也。”
唐宋若华《嘲陆畅》诗:“双成走报监门卫,莫使吴歈入汉宫。”
明夏完淳《大哀赋》:“吴歈越艳, 鲁酒梁樽。”
清姚鼐《送陈东浦方伯自江宁移任安徽三十二韵》:“形容羣作颂,传咏慰吴歈。”
亦作“吴愉”。 《文选·左思<吴都赋>》:“荆艳楚舞, 吴愉越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
刘逵注:“愉。 吴歌也。”
⒉ 指昆曲。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蛾眉越女才承选,《燕子》吴歈早擅塲。”
王季思等注:“吴歈,指昆曲,《燕子笺》是用昆曲演唱的。”
网络解释:
吴歈
字义分解
- 拼音wú
- 注音ㄨˊ
- 笔划7
- 繁体吴
- 五笔KGDU
- 五行木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