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台
拼音: | rǔ tái |
注音: | ㄖㄨˇ ㄊㄞˊ |
辱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唐代官场旧例:御史大夫往往拜相,如任命御史大夫百日内而改由他人拜相,则视为御史台之耻,谓之"辱台"。
引证解释:
⒈ 唐代官场旧例:御史大夫往往拜相,如任命御史大夫百日内而改由他人拜相,则视为御史台之耻,谓之“辱臺”。 《新唐书·李景让传》:“﹝景让﹞为大夫三月, 蒋伸辅政, 景让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择宰相,尽书羣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祷宪宗神御前射取之,而景让名不得。世谓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谓之‘辱臺’。
引景让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西川节度使。”
网络解释:
辱台
字义分解
- 拼音rǔ
- 注音ㄖㄨˇ
- 笔划10
- 繁体辱
- 五笔DFEF
- 五行金
(1)(名)耻辱:羞~|屈~。
(2)(动)使受耻辱;侮辱:~骂|丧权~国。
(3)(动)玷辱:~没|~命。
(4)〈书〉谦辞;表示承蒙:~临|~承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