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刻
拼音:chán kè
注音:ㄔㄢˊ ㄎㄜˋ

巉刻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险峻陡峭。 2.形容言词尖刻。 3.形容诗文风格清峭瘦硬。

引证解释:

⒈ 险峻陡峭。

宋苏洵《忆山送人》诗:“大抵蜀山峭,巉刻气不温。”
朱自清《潭柘寺戒檀寺》:“这儿的山势,虽然说不上险,可是突兀、丑怪、巉刻的地方有的是。”

⒉ 形容言词尖刻。

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絶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⒊ 形容诗文风格清峭瘦硬。

清王士禛《渔洋诗话》十七:“诗学陶韦,巉刻处似孟东野。”

网络解释:

巉刻

  • 巉刻,汉语词语。
  • 字义分解

    • 拼音chán
    • 注音ㄔㄢˊ
    • 笔划20
    • 繁体
    • 五笔MQKY
    • 五行

    (形)〈书〉山势高险:~峻|~岩。

      • 拼音
      • 注音ㄎㄜ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NTJ
      • 五行

      (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

      (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

      (3)(名)时间:顷~|立~|即~|此~。

      (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

      (5)(形)刻薄:尖~|苛~。

      (6)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