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铭
拼音: | kè míng |
注音: | ㄎㄜˋ ㄇ一ㄥˊ |
刻铭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 2.刻于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
引证解释:
⒈ 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
引《汉书·郊祀志下》:“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之于宫庙也。”
唐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诗:“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明陶宗仪《辍耕录·斛铭》:“家中量衡无二致,刻铭於斛之四面:出以是,入以是,子孙永如是。”
⒉ 刻于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
引《宋书·宋白传》:“泰山有唐玄宗刻铭。”
网络解释:
刻铭
字义分解
- 拼音kè
- 注音ㄎㄜˋ
- 笔划8
- 繁体刻
- 五笔YNTJ
- 五行金
(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
(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
(3)(名)时间:顷~|立~|即~|此~。
(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
(5)(形)刻薄:尖~|苛~。
(6)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