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钩
拼音:tóu gōu
注音:ㄊㄡˊ ㄍㄡ

投钩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犹拈阄。 2.投下鱼钩。

引证解释:

⒈ 犹拈阄。

《荀子·君道》:“探筹投鉤者,所以为公也;上好曲私,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偏。”
《东观汉记·甄宇传》:“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称分其肉, 宇曰不可。又欲投鉤, 宇復耻之。 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復有争讼。”
唐皮日休《登初阳楼寄怀北平郎中》诗:“投鉤列坐围华烛,格簺分朋占靚妆。”
章炳麟《中华民国解》:“情伪不知,利病不审,坐而论道则勿能,纵令随众予夺,亦与投鉤何异?”

⒉ 投下鱼钩。

《艺文类聚》卷五七引汉傅毅《七激》:“纶不虚出,矢不徒降;投鉤必获,控弦加双。”

网络解释:

投钩

  • 投钩是汉语词语,拼音tóu gōu,意思是拈阄。
  • 字义分解

    • 拼音tóu
    • 注音ㄊㄡ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MCY
    • 五行

    (1)(动)放进去;送进去:~放。

    (2)(动)跳进去(专指自杀行为)。

    (3)(动)投射。

    (4)(动)寄给人(书信等):~递。

    (5)(动)找上去;参加进去:~入。

    (6)(动)迎合。

    (7)(副)临;在…之前。

    • 拼音gōu
    • 注音ㄍㄡ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QQCY
    • 五行

    (1)(名)(~儿)钩子:秤~儿|钓鱼~儿|火~子。

    (2)(名)(~儿)汉字的笔画;附在横、竖等笔画的末端;成钩形。形状是“亅、乛、乚”。

    (3)(名)(~儿)钩形符号;形状是“√”;一般是用来标志内容正确的文字、算式或合格的事物;旧时也指勾除或删除的符号。

    (4)(动)使用钩子搭、挂或探取:~住高枝儿采桑叶|把掉在井里头的东西~上来|杂技演员用脚~住绳索倒挂在空中。

    (5)(动)用带钩的针编织:~一个针线包。

    (6)(动)缝纫方法;用针粗缝:~贴边。

    (7)(名)说数字时用来代表9。

    (8)(Gōu)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