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主
拼音:xiān zhǔ
注音:ㄒ一ㄢ ㄓㄨˇ

先主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家臣称大夫的祖先为先主。 2.大夫自称其亡父或祖先。 3.开国君主。亦以称三国蜀刘备。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家臣称大夫的祖先为先主。

《国语·晋语九》:“昔先主文子少衅於难。”
韦昭注:“文子,简子之祖赵武。”
《资治通鉴·威烈王二十三年》:“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
胡三省注:“古者诸侯之大夫,其家之臣子皆称之曰主,死则曰先主,考《左传》可见已。”

⒉ 大夫自称其亡父或祖先。 简子,赵孟父。

《左传·哀公二十年》:“赵孟曰:‘ 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
杜预注:“先主, 简子。”

⒊ 开国君主。亦以称三国蜀刘备。

三国魏锺会《檄蜀文》:“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新野。”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

国语词典:

祖先的牌位。

网络解释:

先主

  • 古代家臣称大夫的祖先为先主
    • 1、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 2、顾知府既不便得罪襄阳,又不愿触怒南阳,情急之下,满头大汗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置于武侯祠。
    • 3、遂於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於先主
    • 4、清代官员顾嘉蘅还曾为此写下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 5、“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 6、籍属湖北宜昌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他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字义分解

    • 拼音xiān
    • 注音ㄒㄧㄢ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QB
    • 五行

    (1)(副)时间或次序在前:~发制人|~礼后兵|~来后到。

    (2)(名)祖先;上代:~人|祖~。

    (3)(名)尊称死去的人:~父|~哲。

    (4)(名)〈口〉先前。

    (5)姓。

    • 拼音zhǔ
    • 注音ㄓㄨ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GD
    • 五行

    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

    6.  预示:早霞主雨。

    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

    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