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辇
拼音: | cí niǎn |
注音: | ㄘˊ ㄋ一ㄢˇ |
辞辇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辇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因以"辞辇"为称颂后妃之德的典实。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辞輦”为称颂后妃之德的典实。
引《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成帝游於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輦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 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
晋潘岳《西征赋》:“壮当熊之忠勇,深辞輦之明智。”
唐白居易《昭德王皇后挽歌词》:“凤引曾辞輦,蚕休昔採桑。”
唐许尧佐《柳氏传》:“向使柳氏以色选,则当熊辞輦之诚可继。”
网络解释:
辞辇
字义分解
- 拼音cí
- 注音ㄘˊ
- 笔划13
- 繁体辭
- 五笔TDUH
- 五行金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