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露辞色
bù lù cí sè
ㄅㄨˋ ㄌㄨˋ ㄘˊ ㄙㄜˋ
一般成语
不露辭色
BLCS
动宾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辞色:言辞神色。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语法:
不露辞色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不让感情流露。
英语:
not betray one's feeling or intentions
近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cí
- 注音ㄘˊ
- 笔划13
- 繁体辭
- 五笔TDUH
- 五行金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与不露辞色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