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吏
拼音: | diǎn lì |
注音: | ㄉ一ㄢˇ ㄌ一ˋ |
典吏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主管的官吏。 2.吏员的通称。清代司﹑道﹑府﹑厅﹑州﹑县的吏员都叫典吏。见《清会典.吏部.文选清吏司一》"八曰吏"注。
引证解释:
⒈ 主管的官吏。
引唐陈子昂《上蜀川安危事》:“蜀中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
⒉ 吏员的通称。 清代司、道、府、厅、州、县的吏员都叫典吏。见《清会典·吏部·文选清吏司一》“八曰吏”注。
网络解释:
典吏
字义分解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典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