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制
拼音: | diǎn zhì |
注音: | ㄉ一ㄢˇ ㄓˋ |
典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典制
(1) 典章制度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谓掌管使用。
引《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陈澔集说:“此六材者,六工之所用也,故不曰典司而曰典制。”
⒉ 典章制度。
引《荀子·礼论》:“其理诚大矣,擅作典制辟陋之説入焉而丧。”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丧纪之礼虽有典制,苟无其时,所不得行。”
清何琇《樵香小记·周礼》:“盖国家典制,歷代递有沿革。”
国语词典:
典礼、法制。
网络解释:
典制
- 1、由于这一时期的国家组织制度和行政机制都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对各种典制进行系统化地总结。
- 2、被视为经典制造者的烟雨江南创作而成,是网络文学大师的首部科幻精品巨著。
- 3、某瑞典制的电锯请勿试图用你的双手或生殖器停止电锯。
- 4、典制所要调节和缓冲的,是中国农业社会中生死攸关的问题: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强大的社会需求。 ()
- 5、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典制,用礼仪来制约自己,也可以不背离大道了。”。
- 6、宋元话本中的刺配刑与当时的历史法律文献记载基本吻合,体现了小说家对时代风物典制的准确描述。
字义分解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典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